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欢迎光临:合肥市佛教协会网站!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合肥佛教 > 淝水佛源 >

合肥地名考释(4):南淝河→金斗河

时间:2014-08-02 16:47   来源:新浪博客   作者:方言分子

  合肥得名于淝水,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》云:“夏水暴涨,施(南淝河)合于肥(东淝河),故曰合肥”。淝水源出自鸡鸣山,出山后分二支,一支折向东流,穿城而过,称为南淝河,古称施水,又称为金斗河;另一支向北经寿县,注入淮河,称为东淝河,古称肥水,又称为金城河。

    南淝河,并不在合肥城南,而是在城北往东流,在逍遥津一带转向南,最后注入巢湖。具体来说,今天的南淝河线路图是:董铺水库→合作化路桥→长丰路桥→亳州路桥→蒙城路桥→阜阳路桥→宿州路桥(逐渐南转)→淮河路桥→长江东路桥→芜湖路桥→屯溪路桥→铜陵路桥→当涂路桥→南淝河大桥→巢湖。其中,南淝河流经老城区东边的一段水域,俗称为东门大河;阜阳路桥下的那段水域因在老城区北,俗称为北门大河。

 

   但是,古代南淝河跟今天不一样,它在流到水西门(亳州路桥)之后,又分为另一支,转折流向东南,经过杏花公园,穿越城区,最后由东水关(九狮桥)出城,与东北边的南淝河汇合,再流至巢湖。这条河古称金斗河,具体流向是:水西门(亳州路桥)→筝笛浦(杏花公园)→谢家坝藏舟浦(第一人民医院)→蜀源桥→浅坝桥→县桥(老市政府广场)→惠政桥→镇淮楼桥(淮河路)→凤凰桥→九狮桥→东关桥。图1红线标注的地方,就是金斗河;粉线标注的是南淝河。

 


   这就带个一个问题:金斗河与南淝河是什么关系?它们形成的时间谁先谁后?金斗河与金斗城是什么关系?

    南淝河古称施水,俗称金斗河。也就是说,金斗河就是南淝河,穿城而过的金斗河,实际上只是金斗河中间的一小段。(1)《方舆纪要》、《水道提纲》直接称施水为金斗河,而施水肯定是指南淝河;(2)《辞源》“肥水” 条云:“南肥河古名施水,俗称金斗河,东南流经合肥入巢湖”;(3)《嘉庆志》曰,“肥水源出合肥县西七十里紫蓬山……一东南流曰施水,迳府城贯城而出曰金斗河”;淝河分两支,东淝河俗称金城河,南淝河称为金斗河显得很自然;(4)《庐州府志》曰,“合肥故城,金斗门在县治东北,乃古合肥城,遗址尚存”。合肥故城在四里河边上,则金斗门在水西门上游,金斗河不可能指穿城的一小段,只能指整个南淝河。

    可见,穿城而过的金斗河,实际上只是金斗河中间的一小段,但由于它穿城而过,名气比较大,久之人们便误认为只有这一小段称为金斗河,其它河段称为南淝河。

    那么,现在处于古城墙北边的南淝河是怎么回事?为什么南淝河到水西门分为两支?《嘉庆合肥县志》曰:“唐杜刺史作斗门,引肥水入金沙滩,故名”。斗门就是水闸,是指在水西门筑坝抬高水位,让南淝河的水注入城区,流向金沙滩再与南淝河汇合。按字面的意思,“金斗”是这条河起点、终点的简称。那么,金沙滩在哪里?从表面看,金沙滩只能在东门一带,因为金斗河在此是终点。况且,古合肥东南地势较低,形成沙滩完全可能。

    按嘉庆志的说法,穿城而过的金斗河就是一条人工河,南淝河的故道只能是古城墙北边的南淝河。但这个说法明显站不住脚,一点可能性都没有。(1)如果“金斗河”得名于斗门、金沙滩的简称,按理应当称为“斗金河”才对。(2)筝笛浦、藏舟浦的故事都跟三国有关,如果金斗河在唐代人工形成,三国时期曹操的部队如何从水路进到筝笛浦、藏舟浦?虽然三国故事多有附会,但起码说明筝笛浦、藏舟浦一带早在唐之前就有水路。(3)如果“金斗河”得名于起点、终点的简称,不是南淝河故道,那么,南淝河就不可能称为金斗河,这与多种史料的记载是冲突的。(4)唐城在合肥东南,如果金斗河不是故道,为什么不惜从遥远的水西门引水,而不就近从东水关或逍遥津引水?这样舍近求远,如何解释?



   实际上,穿城而过的金斗河应当就是南淝河故道,而古城墙北边的南淝河则是人工开挖的。(1)《嘉庆志》曰:“河旧迳城北因城狭小,宋时拓而广之,河遂由西水关流入城中至时雍门而出。复别开一枝,绕城为濠,合而南流会店埠河,又南出西口汇于巢湖”。它清楚表明,金斗河是唐城的北濠,现在北边的南淝河,是1169年宋朝淮西元帅郭振扩建斗梁城时,为了营造北护城河而人工开挖的。(2)古城墙北边与东边的南淝河,即北门大河与东门大河,河道笔直且宽度一致,一看就是人工开挖的,自然河道不可能是这个样子。而穿城的金斗河,不仅曲折迂回,而且到处是圩塘,正是自然河道的特色。

    据传说,汉以前合肥城距今水西门外约二里,在现在的古城村(亳州路与肥西路交叉口附近)。由于地势低洼,506年古县城被南淝河水冲溃。之后,统治者不愿再在南淝河北岸低洼的旧址上营建城治。唐太宗贞观年间(公元627年至649年),右武侯大将军尉迟敬德在南淝河下游选择地势较高、水运便利的地形建造新城,因为古人用罗盘测出,这里是金星和斗星交汇处,所以称为“金斗城”。

    这个传说有好几个说不通的地方。(1)关于尉迟敬德筑唐城的说法,来源于一个传说:明朝弘治七年(1494年),合肥郡守宋鉴曾在城基排水沟口挖到一块石碑,上面刻着阴文“尉迟敬德监造”。但是,这个传说是站不住脚的。民间特别喜欢尉迟敬德,将他塑造为门神,也假托于其它诸事。从活动轨迹看,他不太可能到过合肥。实际上,唐城不是一天筑成的。隋开皇五年(585)筑土城(今老城区南半部),唐贞观年间在淝河南岸岗阜高地筑“金斗城”。(2)所谓金星和斗星交汇处,完全是臆想。金斗河是唐城的北濠,故唐城称为金斗城。也就是说,金斗城得名于金斗河。

    至于金斗城到底从哪到哪,现在并不十分清楚。图2的唐城标注肯定是不对的,因为,《舆地纪胜》记载:斗梁城“横截旧城之半”。也就是说,金斗城的南边肯定在斗梁城南城墙之外。图3的唐城标注基本上准确,但可能太小了,应当往西扩展一点。大概的范围是:北至寿春路、东至三牌楼、西至六安路,南至芜湖路一带。





(责任编辑:admin)

上一篇:上一篇:合肥地名考释(三):操兵巷→醋瓶巷
下一篇:下一篇:风雨巢湖金城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