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- 加入收藏 - 网站地图欢迎光临:合肥市佛教协会网站!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合肥佛教 > 庐佛人物 >

风雨佛门-三惺和尚传

时间:2013-10-08 17:41   来源:未知   作者:admin
    三惺和尚,法号梦东,俗名孙承业,山东喥现任峄县人(今枣庄市辖境),父孙保珠,曾为小官吏,后家道中落,漂泊来皖.承业与伯兄承志随侍,孙保珠病死于凤台,时承业年仅八岁,与伯兄相携南抵合肥。西庐寺学中方丈见承业聪慧过人,收留为佛门子弟,教其读书、课经,取名三惺。

    1911年时,学中方丈隐退,精义继任方丈年余,见三惺风华正茂,可当已任,又告隐退,将衣钵传给三惺。三惺继任方丈两年后,学中和精义师相继仙逝。三惺为祭奠学中、精义二师,开坛传戒,不忘列祖先辈的创业艰苦,弘扬佛法,受戒弟子百余人。

    三惺主持西庐寺时,西庐寺建置已成格局。经三十多年的风雨剥蚀,他又对原有的建筑进行一次大规模的维修粉刷,使之焕然一新。同时增建禅堂僧舍十余间。在西庐寺后院、紫蓬山顶最高处建一望湖楼。时有寿州文化名人张之屏(字树候)先生来游,认为望湖楼之名不能概括其名胜,提议改名胜因楼。三惺方丈表示赞许。当即令工匠刻字镶嵌于楼墙,因此望湖楼又名胜因楼。张树候为之作《胜因楼记》称:“登楼一望,左右群峰参差罗立如同儿孙;西望大潜诸峰,葱郁苍翠绵邈无际;东望巢湖晃漾如在几下。”晚清时曾任内阁中书的周家谦有文称:“登紫蓬山顶望巢湖如匹练,夕阳斜照,帆影点点可数”,可惜此楼早已不存。

    通元和尚在世时,即谋划编写《紫蓬山志》终未实现。时隔十八年,即1931年三惺任方丈期内,筹资始印成书。《紫蓬山志》一书,记述了紫蓬山与西庐寺之历史源流,三惺方丈功不可没。

    三惺方丈性耽翰墨,时常吟诗作词自娱,他有一首《月夜》诗,很有禅意:

午夜沉沉万念差,携筇信步到山涯。
峰高路细云常锁,树老荫疏月不遮。
古寺钟声来石室,野桥渔火落金沙。
忘机小隐山深处,静坐蒲团度年华。

    三惺方丈自1914年开始住持西庐寺至1941年离开时,历时二十八年,可谓久矣。这期间,在紫蓬山周边地区有红军游击队打土豪,有驻合肥的侵华日军下乡大扫荡,有国民党地方武装的骚扰。凡此种种,即使是深山老林、佛门胜地也不能不受到冲击。作为一个丛林寺院的住持,面对如此的社会动荡,不能单纯超尘出世,而是要有着切实的应对与周旋,才能顺应时势,不被沉没,甚而利用敌后的偏僻与局部的平静,使寺院得到兴盛与发展,真可谓难矣。在三惺住持西庐寺方丈期间,经历了种种复杂多变事态,他能够在佛门中功课卓著,为僧俗两众所公认,真可谓性定心清的高僧。三惺方丈后来离开西庐寺,去当时省政府所在地立煌县(今金寨县)古碑冲,出任安徽省佛教协会会长。两年后病死,时年六十五岁。骨灰由寄尘和尚接回,葬于西庐寺塔院东侧,现墓已不存。

(责任编辑:admin)

上一篇:上一篇:通元和尚传略
下一篇:下一篇:当官的和尚-寄坤法师
相关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