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油坊巷里的合肥名人
长而窄的北油坊巷
新旧建筑看合肥的变迁
走过北油坊巷,只留下安静的印象。这样长长窄窄的巷子其实在合肥已经并不多见了,它看起来很平凡,但有多少人知道,这平凡的模样背后有着精彩的合肥往事呢。
光绪三十二年,钱庄开业
在解放前,老城区仅有两家私营手工榨油的作坊,其中一家就坐落在老城区的北油坊巷里,这便是这条巷名得来之因。
北油坊巷与李鸿章家族宅院相邻,在过去是合肥城内比较好的地段。今天的北油坊巷一头通向宿州路,另一头连着逍遥津路,直到今天也是城区中心的繁华地段,但是并不吵闹,于闹市之中取得一片安静。
听老合肥牛耘说过,李府附近有几家钱庄,有一家是李家人开设的。
还有另一家著名的钱庄姓曹。据《合肥市志》大事记记载:清光绪三十二年,合肥开办较早的一家钱庄——德和庆钱庄开业。
在晚清时期,合肥就出现了经营烟土与银钱交易的商号。之后,有了钱庄。起初,开设钱庄仅有两三家,后来陆续增加,到清末时已多达三四十家。其中,同泰钱庄是由李国松(李鸿章侄孙)的总管事刘某开设,德和庆钱庄是由徽州商人曹浩云开设。后者经营规模较大,不仅开在合肥热闹的东门大街上,还在芜湖、上海、天津等地都设有分庄。
辛亥革命后,由于官绅资本外移,合肥的钱庄也纷纷倒闭。直到民国初期,商业才逐渐复苏,钱庄也得到恢复。但在民国8年,合肥县知事往上呈报的合肥金融机构调查表中,钱庄一项只列有“德和庆”一家。北伐之前,驻在合肥的北洋军阀部队以军队断饷为由,强行向县商会筹借军饷,这笔钱款最终由钱庄垫支。北洋军队溃败后,借去的款却无从收回,德和庆钱庄也因为垫支过多难以为继而倒闭。
在钱庄鼎盛时期,曹家积极参与地方的公益事业,或捐资助学,或捐输赈灾,或筑路修桥。据曹家后人文章所述,在明教寺一进山门的左侧墙上嵌着一方高五尺的青石碑铭:“重修藏经阁记”,碑文记载了明教寺藏经阁因兵燹遭焚毁募捐重修的经过,最后镌刻着捐资人的堂号。其中排名第一的是李府,第二位就是德和庆号。
曹家第三子的儿媳妇张氏如今住在霍邱路附近,也已是古稀之龄。她记得当年听她公公说过,明教寺的屋上井便是曹家捐资重修的。
合肥名人“曹大派头”
曹家长子名叫曹伯衡,曾经在合肥也是大名鼎鼎的人物。第一次听到此人是在一个居民小区里,几个老人们闲聊时突然回忆起来,颇为感慨:“这位曹大派头,老合肥人没有不知道的啊!”他们称呼曹伯衡为曹大派头,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曹大派头的真实姓名,但毫不影响在他们心中留下的地位。其中一位胡老先生告诉我:“解放前,曹大派头做过两任县长,回到合肥后,气派十足,走到哪儿别人都忙着给他端茶倒水,‘老太爷’的叫着。他在饭店吃完饭招呼结账时,习惯性地给出一块袁大头小费,久而久之,老百姓们就喊他‘曹大派头’了。”曾经,曹大派头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。
曹大派头在北油坊巷内买下一私宅,贴着“花开似锦以迎客,园聚萍踪可作家”的楹联。院子里有两株芭蕉,青翠欲滴。隔三岔五,合肥的阔少和社会贤达以及商会中的头面人物,聚在此处摆开麻将牌局。
张氏也听长辈们说过:“曹大派头虽然派头很足,但没有做过坏事,还有着士绅的善良之举,开设牌局,一方面,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打头子,用这个钱来接济帮扶一些穷人。”
世事变迁,合肥一解放,曹大派头这样的旧官绅便落魄了。张氏记得解放后见过曹大派头一次,光景暗淡:“拄着根拐棍,剃了个大光头,佝着背,很落魄的样子。”
曹家女儿出嫁国民党高官
曹大派头的儿子经营过钱庄,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,老人们还记得在解放前的某一年里钱庄曾被土匪抢过一次。曹家到了文革时变得更加落魄,曹大派头的大儿子每天在四牌楼邮电局门口帮人写信,以此谋生,这样的生计完全依靠运气,有活就赚点小钱。“经常看见他买两个白糖饼子带回家,5分钱一个。”胡老先生当时在红旗商店上班,直到改革开放以后,某天看见曹家儿子走进商店,那时候穿了一身中山装,他一下习惯不了,便忍不住问道:“老曹,你发财了啊!”
后来才知晓,原来是妹妹回来了。曹大派头还有一个女儿,女儿能算是合肥城内的名媛,自小接受新式教育,毕业于安徽大学,曾有很多人上门提亲,但最终嫁给了四古巷里的郑家。
郑家也非一般人家。很久以前在采访四古巷时,就听老人们说过,这巷子里除了杨振宁家是大户,另外一大户便是郑家。曹的女儿正是嫁给了郑家儿子郑为元,郑为元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,毕业于南京中央军校第八期、三军联合参谋大学第一期。后来又赴意大利、美国学习,是解放前少有的接受西方教育的合肥人。他曾任职国民党第九十一师团长,驻英国大使馆、意大利大使馆武官,直至国民党陆军总部参谋长。1949年,郑为元跟随着国民党去了台湾,之后一直担任“国防部”部长。
当年,曹家女儿也跟随着丈夫去了台湾,大约在上世纪80年代两岸通航后,才回过合肥,并且在这一次回合肥时,帮扶了哥哥一把。
手记
第一次在合肥的街头听到“曹大派头”这个名号时,着实惊了一下。老合肥城内有太多的故事,值得人们去记住。曹大派头是旧式人物,听其后辈描述,他有着封建社会官绅的习气,也有着合肥士绅乐善好施的良举。曹家的故事,并不止于曹家,不断延伸,牵涉到合肥城内许多大家族、名流绅士。曹家的祖上荫庇于李鸿章,来到合肥后在李鸿章家族宅邸附近安家,破落时又将北油坊巷内的房屋卖给了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。曹家的女儿接受新式教育,嫁给了国民党高官。
这碎片一样的回忆连接在一起后,不禁让人联想起近代中国。而合肥又像是举足轻重的链条。我们不仅有李合肥、段合肥,还有张树声家族;光长临河就走出了上百淮军将领、几十位国民党高级将领;四古巷不仅有杨振宁,还有郑为元。
耶鲁大学教授金安平女士在她的著作《合肥四姐妹》中,讲述了张家四姐妹的传奇故事和集体记忆,不仅是为这个家族撰写了一部引人入胜的编年史,从四姐妹的情感和家庭、艺术与生活中,更是窥见了二十世纪的合肥,以及国人生活的真实面貌和传统仕宦家庭的起落浮沉,也见证了这个国家在过去百年间的历史与命运。
记得在前不久,人大教授张鸣来合肥讲座时说:研究近代史的人来到合肥都会有敬意。这话不假。(安娜)
(责任编辑:admin)
- ·合肥十景